文津读书讲 | 对谈罗振宇:寻找阅读的方法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在第27个“世界读书日”,中国新闻书店与“新华社客户端•问记者”联合推出系列互动访谈“文津读书讲·今天我们怎样阅读”。新华社记者杰文津邀请张严平、陈小波、龙卫球、张越、罗振宇、程义峰、徐志胜与读者网友相约中国新闻书店,一起畅聊阅读那些事。
本期节目的与谈嘉宾是得到创始人、《阅读的方法》的作者罗振宇。他从“做一点小努力,对自己很满意”的初心出发,向读者朋友介绍了他所坚守的阅读目的、阅读方法与阅读价值。罗振宇对一些流传甚广的阅读技法进行了反思,强调想要保持终身阅读,必须能够让读者体会到阅读的乐趣。对此,他向读者分享了自己的“网状阅读”模式,希望新著《阅读的方法》能像一盒“小火柴”点亮读者朋友们潜在的阅读热情。他建议读者们善用阅读时间,实现自己的“1厘米”优势。
(以下内容根据访谈节选,有删改。)
杰文津:跟大家分享这么一段话,罗老师写的。他这么说:“我曾经设想过一个场景,一个父亲送孩子去上大学,孩子的行李箱已经满了,但他最后还想放一本书进去。既不想增加孩子的负担,又生怕孩子会错过这本书,那他会选择哪一本?我曾经拿这个问题问过很多人,即使是经常推荐书的人面对这个问题时也会选择慎之又慎。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至少应该有三个特点:自己觉得好,对他人有用,(这本书)不是负担。十几年后我的两个女儿就要上大学了,我会一直迭代这本《阅读的方法》,并把它亲手放到女儿的行李箱里。”
我读到这里的时候,就突然对这本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。因为我觉得我自己读过点书,也会读点书,尽管它可能是众多书中的一本,但我听到这样的推荐,会觉得这一定是最无私,最美好,而且最持久的“父爱之书”。所以说我特别想请您和大家从几个方面分享一下这本书。
首先您把它命名为《阅读的方法》,书名前面没有主体,它是不是适合所有人?就是说不管文化层次高低,每个人都能通过这本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,去接近阅读。
罗振宇:我之所以给这本书起了一个特别像教科书的名字,一点也没有卖相,是因为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能够接触到的所有的阅读方法,都有点问题。
杰文津:问题在哪儿?
罗振宇:它是站在书那头去要求人,都是在讲我们怎么才能把一本书高效率地“吃干榨尽”。
杰文津:站在书的这一头,它是书本主义的,不是人文主义。
罗振宇: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我高三毕业那一年,有的同学就把自己课桌里的书收拾起来,拿到操场上一把火给点了。如今类似情景越来越多,就因为被这种读书的方法折磨过的人,如果再没有体会到读书的乐趣,他会终身抛弃读书。
杰文津:他会厌恶读书,他会厌恶阅读。
罗振宇:你说“厌恶”这个词真的特别扎心。北大有一个教授讲过一句话说“厌学是心灵的癌症”,这一生他就“闭环”了,他再也没法进步了。所以我在想如果我要写一本阅读的方法,我一定站在读书人这头写,我有什么必要非得把一本书“吃干榨尽”?所有读过书的人,真正爱读书的人,你去问他,你是那样读书的吗?那不是“阅读的方法”,那是考试、升学、拿证的方法。真正的“阅读的方法”,就是这一辈子你都能够品尝到读书的乐趣。我写《阅读的方法》这本书是隐去了两个字的,其实是“爱上”阅读的方法。
罗振宇:一般写书的人会有一个心态,就是我每个字都值钱,你应该从头读到尾,因为我都是花了心血的。但是我在几年前开始设计这本书的体例的时候,恰恰换了一个结构去写,就是24章加上序言一共是25个段落,里面虽然有逻辑,但是我写的时候把它拆开了,读其中任何一章都不必按次序读。
杰文津:所以如果您是喜欢看书的,不妨来试试本书的这种感觉,是否如罗老师所说的像一盒小火柴,每一次被“擦亮”,在阅读当中都会有一种独特的体验。
来源:中国新闻书店
发布时间:2022-04-24